台北飆出36.3度 台中農夫熱死
太平洋高壓像個蒸籠般地罩住全台,台北昨日中午十二時四十三分飆到卅六.三度,創下台北今年入夏最高溫紀錄;台中也高溫難耐,住大肚區的劉昱秋,疑因在 土豆田內工作一整天,且沒有適時補充水分,加上散熱不佳,傍晚被發現昏倒在田間,經送醫後不治,檢警相驗確定是熱衰竭致命。
中央氣象局表示,這波高溫炎熱天氣會持續到周五,北部都有機會出現卅五、六度高溫,不過,隨著太平洋高壓逐漸減弱,午後雷陣雨將逐漸從山區往平地擴散。迄下周二,低壓帶可能直接撲上台灣,全台天氣變為不穩定,各地都可能有陣雨。
昨天高溫炎熱,劉昱秋疑因酷暑熱死。家屬表示,四日早上約六點多,劉昱秋(五十歲)與親戚到大肚溪畔的花生田工作,中午休息時間,他仍堅持做完預定的工作量,沒有隨同親友返家休息,直到約五點鐘,才被發現倒臥田間,已經沒有意識。
與劉男一同外出工作的李姓男子表示,最近正值花生採收季,因為劉男忙不過來,才會一同去幫忙,下午就見到他額頭不斷冒汗,當時只以為是天氣熱,還拿水給他喝,劉也沒有表示身體不舒服。
李男說,料想不到的是,隔沒多久時間,就見劉昏倒在田間,仍有微弱的呼吸、心跳,當時還協助按摩肩膀、淋水降溫,他卻仍沒甦醒,才趕緊送醫。
台中市大里仁愛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蔡元齡表示,劉男一整天都在艷陽下工作,且他本來就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,身體的散熱功能不佳,可能又沒有適時補充足夠水分,才會引發熱衰竭死亡。
老農熱死田中 農村無人接棒
朱立群/台北報導
台灣農業發展「老」當益壯,嚴重世代斷層恐造成技術無法傳承。農委會統計,我國務農人數從一九九七年的八十七萬八千人,銳減為四十五萬五千人,尤以青壯年流失最嚴重。連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父執輩階段,也從二十六萬人銳減為十萬人。
弔詭的是,當每個工作年齡層的人口都在流失的時候,唯獨六十五歲以上的老農人數逐年增加。這批「老者」,諷刺地成為台灣農村的「主力」。
農村文化 無以為繼
學者警告,青壯輩不願留在農村發展,農村文化的維繫岌岌可危。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,農村人口每個年齡層都出現接棒斷層。
台大農推系教授謝雨生則警告,年輕人再不回到農村接棒,老一輩的農業技術將無法傳承,台灣歷代傳下的農業智慧與農村文化,恐將面對徹底消失的一天。
謝雨生表示,農業技術是千百年古老的智慧,必須依賴經驗的傳承。他說,農業教育必須以「師徒制」為基礎,老一輩帶年輕一輩一起做,實做的農業知識才能傳遞下來。
維繫祖業 忍熱下田
沒人接棒,農為了生計,就沒有退休、休息的一天。謝雨生說,老農年紀大,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較弱;再者,為了整理祖田,或為生計所迫,才會造成今年連續七個老農在大熱天下田工作而活活熱死。
政府如何避免老農繼續熱死田中?農委會輔導處長黃明耀表示,老農津貼已提高到每月六千元,農委會也正找內政部商討,希望老農未來能把田租出去,不要硬撐。
津貼加碼 只能治標
對此,學者痛批「治標不治本」。郭華仁表示,政府不應該把老農熱死當成個案。他認為,政府如果不思考如何提高農民的所得,並增加對農民的環境補貼,就無法吸引年輕人進入農村。
謝雨生則認為,政府如不能改善農村環境,年輕人怎會願意放棄城市生活回鄉?兩位學者都強調,外銷是台灣農業必走的道路,但農委會的外銷策略太保守、不能打開外銷的利基,如何吸引年輕人投入種植高經濟效益的外銷作物?